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作者: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4日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学校代码13659)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是以培养我国急需的传媒与艺术类人才为主要办学定位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地处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根据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天津作为北方文化之都的城市文化定位,学校将以教育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优化为重点、以应用型、复合型、原创型人才培养为特色,逐步形成具有地域优势和文化产业特征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传媒与艺术类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高水平、较大影响力、特色突出的高等艺术院校。

  学校下设七院二部: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视觉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文化与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基础教学部。目前,学校专业学科的建设趋于成型,构建了以传媒为主体,以艺术为特色的办学体系。目前已开设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播音与主持艺术、录音艺术、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公共艺术、动画、视觉传达设计、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舞蹈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20个本科专业(学制4—6年),覆盖了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4个学科门类,年招生人数2000余人。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者,颁发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的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目前,学校专业学科的建设趋于成型,2019-2020学年度,我校继续坚持艺术教育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与时代接轨的办学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显著成效。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突出、责任心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大部分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古巴高等艺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启动“盘山学者”学科专业带头人引进项目,特聘国内高层次、高水平专家学者来校执教,以加快学科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校专任教师中具备副高级职称以上134人,他们分布在全校七院二部,覆盖了学校的大部分专业。

  学校建成了以“广播影视艺术综合实验区”为核心的传媒艺术实验室系统,包括广播直播室、影视配音室,虚拟演播厅,电视导播室和导播车系统,电影电视审看厅等多个数字化广播影视传媒实验室,以及艺术语言实验室、幼儿教育实验室、综艺排练厅、新闻演播室、纪录片工作室、Apple工作站、室内剧摄影棚、影视配乐与音乐录音棚、影视节目后期编辑室、227间标准琴房、大型舞台合成剧场、黑匣子实验剧场、MIDI工作室、电钢琴工作室等实践教学设施,能够满足传媒与艺术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同时为众创空间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剧拍摄、影视配音配乐、戏剧音乐舞蹈节目排演、传媒艺术教育培训、电商广告制作等创意研发服务。

  学校建立了影视外景、演艺产品排练合成等多个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基地,合作拍摄了56部影视剧和微电影,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型原创音乐剧《天地运河情》排演,承接了《天下盘山》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文成公主》《红男绿女》等国家级大型歌舞剧演出。学校图书馆和网络中心,拥有40余万册藏书和400兆网络带宽,知网直接入户,能够满足学生网络学习、论文查阅写作的需求。

  学校重视和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经过长期探索,结合学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课堂、(3+1)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融为一体,本科四年全程贯穿创新创业教育主线;两个课堂:第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功能融合互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自主协同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3+1)层次:3层为基本能力实践层、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实践层、综合能力实践层;+1层为基于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实战层。同时,形成了“前台后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依托本校广播影视制作综合实验区和众创空间,面向市场、面向职场,培养具有较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传媒与艺术人才。

  学校坚持艺术教育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与时代接轨的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和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坚持主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开放式办学、多元化培养、链条型结构”的专业建设思路,使全校上下形成共识,稳步推进学校的综合发展,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传媒与艺术教育的新天地。

第一部分  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

  我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1314人,男生50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8.28%;女生81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1.72%;艺术学类专业毕业生120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1.56%;管理学类毕业生3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44%;文学类毕业生人7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01%。

表1-1     2020届毕业生分类统计表

男生

女生

艺术学类

管理学类

文学类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503

38.28%

811

61.72%

1203

91.56%

32

2.44%

79

6.01%


二、毕业去向落实率及创业率

  2020届毕业生是我校第八届毕业学生,新冠肺炎疫情中对我校毕业生有较大影响,就业情况较为紧张。2020年8月1日,全校毕业生就业人数为931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0.85%。截止至2020年9月1日,全校毕业生就业人数为1074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1.74%,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69%,其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创业学生人数22人,创业率为1.67%。

表2-1  2020届毕业生分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表

分院

专业名称

创业人数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毕业去向落实

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

1

215

162

75.35%

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

新闻学

0

52

46

88.461%

视觉艺术学院

电子商务

0

31

26

83.87%

视觉艺术学院

动画

0

30

25

83.331%

视觉艺术学院

公共艺术

0

34

29

85.29%

视觉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0

41

36

87.80%

视觉艺术学院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2

40

36

90.00%

视觉艺术学院

汉语言文学

0

27

23

85.19%

文化与管理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

0

32

28

87.50%

舞蹈学院

舞蹈表演

0

106

90

84.91%

舞蹈学院

舞蹈学

0

48

42

87.50%

戏剧学院

表演

1

128

105

82.03%

戏剧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

1

87

68

78.16%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10

199

161

80.90%

影视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7

213

168

78.87%

影视学院

录音艺术

0

31

29

93.55%

全校各专业

22

1314

1074

81.74%


三、毕业生就业城市去向

  毕业生就业去往省市分布: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就业468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3.58%;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292人,占就业总数的27.19%;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就业27人,占就业总人数2.51%;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就业83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73%;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就业77人,占就业人数7.17%;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就业110人,占就业总人数10.24%。(征兵4人,升学(含境外)13人)

  从2020届毕业生就业去往趋向来看,我校2016年在全国招生计划的比例分配中,回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为619人,占57.64 %,其中在经济较发达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就业的人数为376人,占比35.01 %,支援国家西部建设就业的学生共203人(西藏 新疆 青海 甘肃 陕西 宁夏 内蒙古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广西),占比 18.90%。

四、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流向

  从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来看,事业单位实际签约52人,占就业人数的4.84%;国有企业单位实际签约10人,占就业人数的0.93%;民营企业实际签约628人,占就业人数的58.47%;通过专业技能取得劳动报酬自由职业者335人;创业22人;国内外升学13人。

  随着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学生们的就业观择业观也发生着改变,逐渐从渴望进入有事业编制岗位向市场需求岗位发展,结合毕业生所学专业从事的相关工作,慢就业、晚就业,不就业比例交易网增多,灵活就业比例有所增长。我校不断地对毕业生进行国家创业相关政策教育指导和宣传,加强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就业观的引导,督促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

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调查

一、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根据2020届毕业生向学校反馈的就业材料经过整理分析,艺术学类专业与就业岗位相关度为65.08%,管理学类专业与就业岗位相关度为39.29%,文学类专业与就业岗位相关度为82.69%,全校各专业与就业岗位总体相关度65.08%。

二、毕业生对工作满意程度及对母校满意程度

  2020年通过对毕业生离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89.70%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毕业去向满意,76.63%的毕业生对我校的教学培养计划表示满意。自建校以来,通过数据显示,除本年因疫情原因毕业去向落实率有所下降外,我校的毕业去向落实率逐年稳步提高,社会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程度

  市场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和使用评价,2020年我校对用人单位的人才使用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通过对100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满意度达到90.87%,我校毕业生的各项职业能力都得到了较高评价。

四、我校对社会的贡献

  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说,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面临就业困难。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关心,将其作为重大民生工作任务,积极创造条件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广大高校毕业生也要改变择业观、就业观,找到自己的定位,投入踏踏实实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衡量?其关键性评价指标应该与国家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相结合,要以对社会、对国家发展的贡献水平作为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的最核心、最关键、最重要的指标。

  我校地处天津,与北京、河北毗邻,结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我校多年为三地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就业创业中更好的带动了京津冀地区的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人民。

  大型实景演出《天下盘山》,汇聚350名演员的强大阵容,大多数是毕业实习生参加演出,丰富了艺术实践,自2014年至今,我校部分历届毕业生参演,演出总场次达九百余场,受到社会及各界人士的高度好评。

  由我校校长李罡历时八年精心打磨的音乐剧《天地运河情》,成功入选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和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该剧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清代名画《潞河督运图》为灵感来源,从国家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并深刻挖掘了大运河历史文化,我校2019届毕业生百余人参演,他们在艺术实践和社会效益上获得双丰收。

  由团中央学校部、中国青年报社、人民网共同主办的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由我校2019届毕业生申报的——新青年暑期“三下乡”文化惠民社会实践项目,荣获全国“最具影响好项目”奖项。

  2019年11月,在全国艺术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大赛中,我校2019届艺术管理专业毕业生参加的“守护星”团队的项目“星星桥”;“万全之策”团队的项目“自然的旋律”;“青龙学习小组”团队的项目“旧物博物馆”均获得“优秀奖”。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联欢晚会演出,我校2019届毕业生受邀参加,从接到表演任务开始,历时近三个月,刻苦排练,终于在10月1日圆满完成任务,向全国人民展现了我校毕业生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艺术素养以及蓬勃的精神风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组委会,为我校参加国庆联欢活动不畏艰辛,敢于拼搏,意志坚定圆满地完成任务的毕业生们颁发了奖章,为我校颁发了“突出贡献单位”奖牌,这是对我校办学理念与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充分肯定,对我们今后的办学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9月10日李罡校长以教师第一人称的视角创作了歌曲《情缘》,被“学习强国”收录!

  2020年我校天籁合唱团参加第十五届国际合唱节比赛,目前已成功入围总决赛。同年10月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举办的《2020脱贫攻坚颁奖晚会》

  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我校影视学院摄影系21名学生在张璐院长、杜建邦主任、高炳松老师、孔祥辉老师和吕文建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第五届丝路影像博览会暨西安国际影像艺术节,并获得(团体)优秀作品奖。

  2020年11月,在“2020年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2020全国艺管论文大赛及2020年全国艺术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大赛中,我校文化与管理学院艺术管理系系主任梁帅荣获论文大赛全国一等奖,艺术管理系金课队伍荣获教学成果展示大赛全国三等奖。

第三部分 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思路

  我校2020年毕业工作是根据教育部和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规定,继续在国家就业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学校推荐、校园线上宣讲会和招聘会,采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实施就业。

工作思路:

  一、我校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邀请了政府、国有、民营企事业单位为学校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加强了学习交流,促成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二、完善了学校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学校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继续实施“一把手工程”,完善了就业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建立了就业工作考核标准,明确了学校就业工作目标;就业指导中心针对就业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加以指导和考核;各学院毕业班辅导员对毕业生全程跟踪服务,解决毕业生就业创业中的实际问题,确保毕业生就业顺利进行。

  三、加强了就业信息服务,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更好地促进就业,我校利用了各种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进程。举办了11场线上双选招聘会,收集了2212家用人单位的信息,提供岗位8684个,推荐了418名毕业生就业。核查了4563条招聘信息,对招聘活动进行了审核和监管,维护了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确保了招聘活动的安全进行。

  四、加大了对毕业生中双困学生等群体的帮扶力度。对毕业生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给予更多地关心和帮助,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认真做好心理辅导、就业推荐,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落实了《市人社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关于做好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津人社办发〔2019〕122号文件精神,起草了我校《关于2020届毕业生申报天津市就业创业补贴的管理办法(试行)》天体艺就〔2019〕6号文件、《关于转发市人社局市教委关于做好本市高校湖北籍应届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通知的通知》天体艺就〔2020〕6号文件,严格执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将申报学生材料汇总审核后进行公示,报送天津市教委,市教委、人社局于2019年11月20日和2020年6月底前,将两项帮扶资金全部发放到申请毕业生手中。

第四部分 学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

   一、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创新创业工作

  (一)组织机构健全。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效实施,学校下发了《关于成立双创工作小组和天艺众创空间管理人员职务任命的通知》(天体艺校[2015]18号)和关于印发《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就业指导科管理制度》的通知(天体艺学[2015]31号),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

  (二)分工明细,责任到人,制定奖惩措施。制定了《关于印发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天体艺学[2015]3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天体艺就〔2019〕5号)、《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期间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天体艺就〔2020〕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天体艺就〔2020〕4号)、《关于开展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专项核查的通知》(天体艺就〔2020〕7号)、《关于开展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专项二次核查的通知》(天体艺就〔2020〕8号)、《关于开展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专项三次核查的通知》(天体艺就〔2020〕9号)、《关于开展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专项四次核查的通知》(天体艺就〔2020〕10号)、《关于开展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专项五次核查的通知》(天体艺就〔2020〕11号),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学校建立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学生处、教务部门、团委和各学院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明确了专人负责、专项落实,定期研究相关工作。

  (三)与时俱进,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学校从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资源出发,根据地方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出了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充分调动一切教育教学段,对课程体系、专业方向、实践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整体优化设计。

   二、开拓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求职机会

   (一)调动各学院院长、系主任、专业教师、辅导员、历届毕业生校友资源联系用人单位,广泛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服务。

   (二)充分利用QQ群、微博、微信平台等方式发送就业信息,加大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发布,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提高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

   (三)通过“走出去”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走出去”就是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和毕业班辅导员整合用人单位资源,上报就业指导中心后,由专人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通过多种方式让企事业单位了解我校的专业设置,促进企业与毕业生建立供需关系,为毕业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就业空间。

  (四)创新就业方式方法。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改变以往就业思路,创新思维方法,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架构桥梁,与天津市信息化平台、智联招聘、易校招等平台合作,积极推送优质岗位,筹划并开展线上双选招聘会11场,提供岗位数量8684个,助力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人性化的帮扶措施助力特殊群体就业

  (一)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1.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他们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支援西部建设;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方式,及时疏导他们因就业问题而引发的焦虑和悲观情绪。

2.倡导“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答疑,让其更清楚地认识创业的方法与相关政策法规的运用,帮助顺利实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3.设立就业创业咨询热线,工作日期间为毕业生答疑解惑。

  (二)针对性帮扶

  根据就业困难学生的不同原因、不同特点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免费提供切实有效的求职技巧辅导和岗位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政策帮扶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极帮助困难毕业生利用国家及省市的有关优惠政策,如:我校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天津市求职创业补贴和创新创业奖学金,国家针对自主创业相关补贴等,为其提供政策引导、解读及利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创业技巧上的实际困难。对有创新创业意识的63名毕业生和1名湖北籍毕业生申请了求职创业补贴,对此类学生实行一人一策制,精准帮扶,使其顺利就业。

第五部分 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学校党政领导一直关注我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学校根据历年各专业就业情况,对于招生及人才培养方面,教学方案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为使毕业生在就业中更能切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我校积极推动并深化教学改革,2019年增设了学前教育专业,新的教学方案根据我校专业设置的特点和社会需求,适时地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同时注重专业实践,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素质教育,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课程质量。作业、讨论、第二课堂等课外环节要求的增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学,独立思考,以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校积极拓展专业人才培养口径,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着力改变教学过程中重专业课程、轻文化课程的现象。全面提高我校人才的整体素养,使毕业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职场,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同时,个性化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拓宽了就业途径,为毕业生适时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性。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就业指导中心

                    2020年12月14日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