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是以培养我国急需的文化艺术与传媒类人才为主要办学定位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目前本科招生专业18个,在校生4840余人。学校下设七院一部: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视觉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文化与管理学院和基础课教学部,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原创型的专业人才。学校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对艺术传媒本科的人才需求,加大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度,并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到学校“十三五”规划中,制定了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自2014年开始,我校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创新创业的教学目标,增加了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的比重,使创新创业贯彻整个人才培养方案。
一、管理机制
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效实施,学校下发了《关于成立双创工作小组和天艺众创空间管理人员职务任命的通知》(天体艺校[2015]18号),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制定了《关于成立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双创”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天体艺校[2016]5号),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学校建立了教务部门牵头,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明确了专人负责、专项落实,定期研究相关工作。
二、课程建设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慕课、网络视频公开课等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创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实施创新创业分类教学。
(二)创新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在增设相关课程的同时,通过“大师课”、“盘山讲坛”等形式,邀请业界专家、企业优秀人员来校举办有关就业创业的讲座,形成多方参与、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并纳入学分管理。
(三)创新创业教材建设
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的建设,学校修订了《关于印发教材选用、预订、采购、印刷的管理规定的通知》(天体艺教〔2016〕10号),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学校组织各专业学科带头人与行业专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行业专家联合编写的教材《视听语言》,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今年,学校又启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教材编写项目,有5个项目通过评审后立项。
三、教法改革
学校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结合专业特点,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化教学覆盖面广,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努力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等。
四、实践训练
(一)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
学校以“天艺巨星众创空间”为抓手,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工作。经天津市教委认定,我校的“众创空间”拥有建筑面积6500平米,注册公司66家。“众创空间”运营团队人数20个。目前,“众创空间”运转情况良好,各项业务及日常管理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在前期硬件和制度建设等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目前正着力开展项目的深入论证、推进、融资,并加大融资机构和企业的介入与合作,有望获得项目的扎实进展和成功的创业经验。以此来带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并引导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朝着创新与市场接轨的方向发展。
(二)实验室建设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学校建设了“广播影视制作综合实验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训中心等专业实训场地;构建了将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融为一体的“一条主线、两个课堂、3+1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全校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开出率达到100%。学校还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建立了供学生实习的校外实践基地,面向学生开放。例如,天津盘山风景区实习实训基地,承接了“天下盘山”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每年演出近200场,成为蓟县旅游的标志性符号。
(三)创新创业训练
学校实施校级、市级、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建立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积极组织举办或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获得了优异成绩。
五、教学管理
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分类教学模式,制定了《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天体艺校〔2015〕30号)、《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天体艺教〔2015〕20号),实现了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的积累与转换。教务处修订了《学籍管理规定》(天体艺校〔2015〕48号),对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学校为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奖学金,并且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在评先评优等工作中予以认定加分。
六、创新创业师资建设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双师双能型”教师30余人。学校制定了《关于我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管理与考评办法的规定(试行)》(天体艺校〔2015〕47号)文件,明确了我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制定了考评办法;制定了《青年骨干教师研修实施办法(试行)》、《教职工培训管理制度》、《教师岗前培训管理制度》、《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暂行管理规定》等文件,将专业培训与实践列入日常工作考核,作为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轮训,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
(二)校外行业、企业等社会职业导师、创业导师团队建设
学校按照“天艺巨星众创空间”5个创业群的类别,聘请了校外9名优秀的创业导师,同时评选出22名校内优秀实践指导教师,通过创业讲座、项目顾问、专题辅导、跟踪指导、特聘导师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形成了我校创业导师团队。
七、资金保障
学校出资210万,天津市政府配套资金90万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种子基金,支持我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天津市政府计划财政补贴400万对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学校通过项目路演、投资、融资、推介会等方式,多方筹集社会创新创业基金,设立“天艺巨星创新创业种子基金”。学校将天津市教委拨付的29万元资金,作为学生创业发展引导基金。学校还向创新创业项目旅游产品设计大赛投入资金3万余元,向创业基地的天津微客广告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万元作为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保障学生创业。
八、特色示范
(一)构建基于“双创”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根据传媒文化事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中践行学校“四个接轨”的办学理念,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并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总结归纳提出“注重课内课外实践互动融合,注重学生协同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集成”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课堂、3+1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简称“1•2•3+1”体系)。
一条主线: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本科四年全程贯穿创新创业教育主线;
两个课堂:第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功能融合互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自主协同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3+1层次:“3层”为基本能力实践层、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实践层、综合能力实践层;“+1层”为基于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实战层。
(二)打造服务“双创”教育的实践教学平台
我校大力整合校内资源,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精心打造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以广播影视制作综合实验区为重点、由25个实验室组成的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不仅是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实训基地,也是支撑“1•2•3+1”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能够为完成跨专业、跨年级协同创新创业实践,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我校响应国家号召,自筹资金建设了“众创空间”,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战平台。“众创空间”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了五个创意群运营平台:影视戏剧群、演艺公司群、设计创意群、教育培训群、电商公司群。这五个运营平台,按市场机制互动融合,有力地支持了创新创业实战能力的培养。
学校还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如“天下盘山”大型实景演出基地、1905数字传媒影视制作基地、蓟县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基地等,使学生拓展了实践舞台,拉近了与职场的距离,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三)探索落实“双创”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
我校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和众创空间,积极探索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前台后场”模式。这一新模式,面向市场、面向职场、真题真做,体现了传媒与艺术人才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符合实践教学规律,行之有效。
前台——基于众创空间(+1层),以注册公司为主体,集成5个自主创新创业运营实战平台。
后场——基于学校实验教学中心(3层),搭建与“众创空间”5个运营实践平台对接的创意研发工场:影视戏剧创意工场、演艺创意工场、设计创意工场、教育培训创意工场、网络+电商创意工场。
后场创意以前台运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产品为驱动,由前台运营公司或学校种子基金提供创意研发资金,组成学生创意创新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创客团队协同实践,为前台孵化创新创业产品、成果,按市场机制转让,或注册公司进入前台运行。创客团队以三、四年级为主体,一、二年级适度参与,可跨专业、跨年级组成,配套创新创业实践分。前台后场实践教学(实战)模式,使综合实践层与创新创业实战层协同互动,渗透融合,实现了后场培育创业项目、团队,前台市场实战运营的共生机制,此模式面向市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集成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