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抓住重点,做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访李晓华副校长

作者: 来源:天艺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1日

 

 

李晓华副校长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基本依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体现内涵式发展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我校启动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修订工作。近日,我校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了李晓华副校长,就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思路和要求,进行了了解。

 

  问: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和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我们这次修订工作要求各专业必须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 号)的有关精神,对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重新进行审定、补充和完善。在修订过程中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深入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按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有机融合”的育人理念,全面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

 

  问:这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预期会有哪些的亮点?

 

  答:亮点之一是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我校特色课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经过修订的培养方案,教育部专业介绍中的核心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的要达到70—80%,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结合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我校自身优势,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设置和建设一批特色课程。

 

  亮点之二是结合我校实际,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主线贯通”。文、管类学科专业建立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社会调查、业界实习、个案分析等多种实践教学内容;艺术类学科专业增加实践项目教学、课程设计等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把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学科竞赛、第二课堂等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系统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最终,我们要建立目标明确、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问:本次修订工作的时间要求是怎样的?

 

  答:我们从2013年12月12日启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经过信息收集、形成初稿、学校评审、修改定稿、审批实施、完成大纲六个阶段,截止时间是今年6月20日。

 

  问:本次修订之后学制将如何设置?

 

  答:大学本科的基本学制为4学年,我校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一般为4~6年。本次培养方案将按照4个学年编制,我校本科生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60学分。各专业最低毕业学分必须取整,不得出现小数点。学分计算方法为:第一学期15学时计1学分;第二学期—第六学期17学时计1学分;集中实践环节学分原则上1周计1学分。课程安排要循序渐进、松紧有度、难易结合。在选配课程时,根据学校课程编码实施办法的要求,应严格按照规定名称编写,并编入完整的课程编码,不可因教材名称差异而随意更改课程名称。对确属新增加的课程,必须上报教务处,由教务处做好编码工作和信息库的调整。另外,为整合学校现有资源,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对公共课程将统一安排。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Baidu
sogou